聽到金牌廚師,一般人念頭閃過的形象通常是男性,當享譽佛光山馬來西亞各別分院的許育恆現身新馬寺時,讓所有人一陣驚呼,時尚的她一抹親切和藹的笑容,快樂積極的問候來來往往的人,讓與其相遇的每一個人也隨之心開懷,歡喜擁抱。
有白菇、香菇腳等食材,由30幾種香料熬煮約11個小時,再把椰絲打成漿加進去煮,這可是馬來文化不可或缺的大菜。香料融入了每一種食材裡,每一口都充滿香濃可口的美味,餘味溫潤喉嚨,吃得讓人心都也跟著溶化了。
四神湯是一道老少咸宜的料理,具有健脾養生、清熱解毒的溫和藥膳,許育恆為了提升四神湯的營養價值,特別以老黃瓜和海竹熬湯後去渣,再配以茶樹菇、竹笙等食材,湯品的濃郁香味瀰漫整個齋堂,人人聞香而來,愛不釋手,一碗接一碗的品嘗。
青翠可口的「翡翠綠」,在炎熱的氣候特別開胃,許育恆說明,自然鮮綠的色澤是以波菜葉調製的,加入海帶絲、雲耳等素材,香脆的口感不但消除暑氣,有據以暖胃的作用。珍惜每一樣食材的她,善用所有擺盤用的蔬菜,在其巧思與巧手之下,色香味俱全的韓國炒年糕應運而生。
話鋒一轉,個性積極活潑的許育恆樂談與佛光山的巧妙因緣,25年前,在朋友陳碧花的引薦之下,受邀前往冼都禪淨中心擔任烹飪教學講師,常常利用下課時間翻閱星雲大師的著作,有一次,突然發現自己熱愛的《釋迦牟尼傳》作者竟是大師,讓她喜出望外,原來「偶像」近在咫尺,風趣幽默的她說:「後知後覺的我,從此開始當『追星族』,追著大師不放。」
有著大姊大性格的許育恆樂善好施,常讓父親笑稱「頭腦簡單,四肢發達」,其實也隱含著「大智若愚」的精神。她認為自己是個非常看得開、想得透的人,再不開心的事也會很快就釋懷,不會把傷心難過的事帶到明天;當受到批評時,更不會記恨,但是會深深記住對方所說的話,作為反省與日後改變的指引、方針。
談到如此「逆增上緣」的性格,讓許育恆憶念起過往的母親,她說:母親常常叮嚀:「人家給你兩巴掌,也要感恩他;人家殺了妳全家,也和要他來往,因為那是上一代的恩怨,不要讓下一代也結怨恨。」她謹記母親的寬宏大量,同時希望將其大智慧、包容的精神,傳承給家裡的每一份子,包括跟著她學習的學生都視如己出般的教導技藝及培養良好品德。
許育恆是領有美國廚師執照的料理高手,謙卑的她一再表示,感恩佛光山給予發揮與學習的平台,「義工工作對我而言,是生命中永遠不落幕的志業」,歡喜又感動地說出內心的澎湃;並發心在行佛路上,盡己心力供養三寶。
走進佛光山新馬寺,站在面對廣場的長廊上,熙來攘往的人潮中,目光沿著小手牽大手快樂奔走的方向,斗大的「無盡藏」映入眼簾,這裡是人間佛教圖書館,廣受新山地區小朋友和民眾的喜愛,更是親子共讀繪本的最佳選擇。
在親子閱讀區,簡單清朗的設計,有波浪型的造型書櫃、書櫃型座椅、蜂巢狀的牆面書櫥和座椅,以及寬闊的原木地板,小朋友或躺或坐,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翻閱,尤其蜂巢狀的牆面書櫥、書櫃型座椅最吸睛,每每孩子一躺上去,就像壁畫一樣,看書看到專注又入神,一動也不動,彷彿裝置藝術般,成了圖書館的另類風景。
「看到報紙介紹這裡有圖書館可以讓小朋友閱讀,就歡喜帶著全家一起來看書。」有位民眾一家四口開開心心的來這裡享受假日親子同樂之旅,小兄弟共讀繪本,高興的討論故事內容,不懂之處就找爸爸媽媽解釋,尤其最幸福的當屬媽媽肚子裡的小生命,可以靜靜聽著哥哥講故事,「零歲教育從閱讀開始」,也是媽媽最有智慧的胎教。
親子閱讀區是否會影響圖書館的寧靜氛圍呢?其實,雀躍不已的小朋友看書看得起勁,早已忘了喧嘩;即使討論也是輕聲細語,甚至連小小孩都會小心翼翼地翻著書本。館內的另外一側,就是入口處的左側,可說是世外桃源,每個人靜心專注於字裡行間,徜徉書海,享有片刻的靜謐與獨處,總有其他讀者從面前經過,也不會干擾他們的視線。
人間佛教圖書館館藏涵蓋佛學、哲學、語文、文史和美學等類別,各年齡層的讀者都可以在此找到閱讀喜好。此外,還提供佛學研究的中英文參考文獻、書籍、字典、星雲大師著作等相關資料,是佛學研究者珍貴的資料庫。「讀做一個人,讀明一點理,讀悟一些緣,讀懂一顆心」。希望每位大、小讀者進出圖書館之際,都能在閱讀中找到心靈藥方與智慧寶庫。
本著佛光山「以文化弘揚佛法,以教育培養人才」的宗旨,新馬寺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所提出的「撿珍珠」及「好苗子」計畫。
「撿珍珠」計畫致力於培育青少年成為社會的棟樑,讓他們可以在佛門裡面接受培訓,擁有一技之長能自給自足之外,同時秉持著三好的理念,服務社會。而「好苗子」計畫,則希望能播撒善美的種子,自小培養孩子佛化的禮儀及生活,讓他們能茁壯成長,直到成為佛教的接班人。
作為教育中心,新馬寺成為培育好苗子的重要基地。在新馬寺的三樓,設有25間「好苗子」課室。每間課室打造成精明教室,擁有電腦、音響和投影設備,方便進行多媒體教學和培訓課程。
每逢星期五和星期六,有近600名孩子來這裡上兒童佛學班,根據年齡分班,在不同的課室裡上課和進行活動。透過佛學班的熏習,能夠幫助這些菩提幼苗發展健全的人格特質,學習團隊生活,培養慈悲、惜福、感恩之美德。所謂「學佛的孩子不變壞」,從小接觸佛法教育,在善美的學習環境下身心健康成長,未來可成為國家、社會的棟樑。
新馬寺提倡終身學習,除了學童之外,大眾也能夠根據自己的年齡以及學習屬性,選擇參與基礎佛學班、都市佛學班、松鶴書苑(對象群是50歲以上的長者)、經典班等等,增進自己的佛學知識。
成人的部分,則有讓家長再學習的智慧家長班、英文讀書會、英語會話班、太極拳健身班、柔力球運動操、烹飪班、水墨畫班和人間音緣合唱團等等。
25間「好苗子」課室,除了提供大眾學習的環境,凡進行大型活動,也可改裝成供大眾休息的臥鋪,可說是善用空間,發揮多種功能。